2023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简约风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课件模板下载
.PPTX 【图片、文字、动画均可编辑】药物外渗 预防与处理如果药物渗漏范围较大、患者有严重疼痛或者渗出发生1~3周后病变部位无愈合倾向,则有必要行清创、植皮等治疗。
目录 CONTENTS
Part 01药物外渗的定义如果药物渗漏范围较大、患者有严重疼痛或者渗出发生1~3周后病变部位无愈合倾向,则有必要行清创、植皮等治疗。
药物外渗的定义渗出外渗国内外文 献报道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0.1%~6%
Part 02药物外渗主要原因如果药物渗漏范围较大、患者有严重疼痛或者渗出发生1~3周后病变部位无愈合倾向,则有必要行清创、植皮等治疗。
药物外渗的主要原因其他因素血管因素操作因素药物因素
药物的PH值、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由于穿刺不当、穿刺技术不熟练、多次穿刺、针头固定不牢,使药液漏出至血管外或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如淋巴水肿、输液量大,病人不合作、血小板数量少,静脉注射部位弯曲。药物外渗的主要原因
Part 03药物外渗临床表现如果药物渗漏范围较大、患者有严重疼痛或者渗出发生1~3周后病变部位无愈合倾向,则有必要行清创、植皮等治疗。
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药物外渗的分期药物外渗分类
输液局部表现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外渗液体在注射部位聚集成硬结,严重者可出现疱疹、大水疱,随后出现溃疡或大斑块,斑块或溃疡下方常可见广泛组织坏死;溃疡、斑块最终出现坚硬的黑色焦痂,焦痂外周红斑肿胀;由于皮下组织受累,可出现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受累部位灼痛常见临床表现Ⅰ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早期局部肿胀红斑、持续刺痛。Ⅱ期静脉炎性反应期:渗漏后2~3天沿静脉走向条索状肿胀、发红,引流淋巴结肿大、疼痛,可出现发热。Ⅲ期组织坏死期: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累及皮下肌层,甚至深部组织结构受累。 化疗药物外渗临床表现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
病人主诉注射部位有尖锐的刺痛或烧灼感;注射部位有肿胀;静脉推注时有阻力;滴注过程中溶液的流速突然变慢;下列情况应考虑外渗1.护士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是否出现局部隆起、输液不通畅。 2.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 3.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询问患者有无胀痛感。如何判断是否外渗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
Part 04药物外渗预防与处理如果药物渗漏范围较大、患者有严重疼痛或者渗出发生1~3周后病变部位无愈合倾向,则有必要行清创、植皮等治疗。
药物外渗的预防
药物外渗的预防
化疗药物外渗后处理基本处理原则:如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或者患者主诉输注部位疼痛,即使没有外渗的征象,也立即停止输液。用注射器连接原头皮针将药液回抽,以减少化疗药的渗出量。在原针头静脉推注NS 5ml+地塞米松5mg后拔掉针头,或用0.1%利多卡因局部封闭。予冰敷或33%硫酸镁湿敷或喜疗妥外涂。避免局部按压。抬高患肢,密切观察及随访
化疗药物外渗后处理对多发性小水疱注意保持水疱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并抬高局部肢体,待自然吸收;对直径大于2cm的大水疱,应在严格消毒后用5号半针头在水疱的边缘穿刺抽吸使皮肤贴附,避免破坏表皮的完整性。水疱的处理一旦病人发生外渗,保守疗法失效,溃疡形成,用生理盐水洗净无菌纱布浸透庆大霉素或用4%~6%碘仿溶液浸泡的无菌纱布(医用黄纱布)敷于创面,严格无菌操作。严重的经久不愈的溃疡需请整形外科会诊处理。外科的处理发生外渗所致静脉炎的患肢应抬高并禁止静脉注射,患处勿受压。鼓励患者多做肢体活动,经常按摩四肢末梢血管。其他措施
常用化疗药物外渗后处理
常用化疗药物外渗后处理若无上述解毒剂可用2%利多卡因2ml加生理盐水5~10ml或用50~100mg氢化可的松 于患处注射局部封闭。
非化疗药物外渗
1、穿刺过程中要保证针尖斜面完全刺入血管内,回血通畅,严禁反复穿刺,避免针头与血管形成不适宜的角度,导致针面紧贴血管壁,机械摩擦刺激引起血管痉挛、充血、水肿造成药物渗出。 2、穿刺成功前尽量应用等渗溶液,如5%葡萄糖行穿刺,待穿刺成功固定好后,再输入刺激性药液。输液结束时先静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0 ml 再拔针,以减少药物在局部滞留时间。 3、拔针时要完全关闭输液器开关,拔出针头后不要只按压皮肤穿刺点,而一定要按压到血管穿刺点以免药液沿血管壁针道外渗到皮下。 4、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条通路输注刺激性药物。 5、输注刺激性药物应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 6、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应选用上肢静脉,因为上肢静脉管径粗,走行直,且远离关节部位,回流通畅,弹性好易固定又便于观察。下肢静脉不宜作为注射刺激性药物的静脉通道。 7、合理把握用药剂量与浓度,浓度过高时会提高引发静脉炎和外渗的发生率 8、强化护理责任加强护患沟通 严格床前交接班制度,一旦发现有外渗倾向,应立即停止输液。 非化疗药物外渗预防
非化疗药物外渗的常规处理一旦发现或者怀疑刺激性药物渗漏到血管外,须立即停止输注药液,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尽可能将针头及皮下药液吸出,拔针后用干棉球按压3 min左右。常规用NS20ml+地塞米松10mg+2%利多卡因10ml在超出外渗部位0.5-1cm处进行局部封闭。有特效解毒剂、拮抗剂的应用解毒剂、拮抗剂进行封闭。 根据药物的特性给予冷敷、热敷、药物湿敷、土豆片外敷、中药外敷、物理治疗等处理。
非化疗药物外渗的常规处理对多发性小水泡注意保持水泡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并抬高局部肢体;每天用碘伏消毒、生理盐水冲洗后贴水胶体薄膜敷料,让水泡自然吸收(无条件者仍局部湿敷);小水泡的处理伤口消毒;针头在水泡的边缘刺破水泡;无菌纱布覆盖,吸干渗液;粘贴贴水凝胶片状敷料;大水泡的处理 (直径1cm以上)
非化疗药物外渗的常规处理生理盐水清洁伤口;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敷料;抬高患肢;禁止在患侧肢体静脉注射,患处勿受压;必要时手术治疗;溃疡形成的处理如果药物渗漏范围较大、患者有严重疼痛或者渗出发生1~3周后病变部位无愈合倾向,则有必要行清创、植皮等治疗。具体的手术时间、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核磁共振检查及荧光素注射加紫外线照射法可以帮助判断外渗范围,用于确定手术范围。 外科处理
1、一旦发现液体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用5ml注射器连接输液针头,抽吸输液针头及细管内未进入皮下的药液。 2、抬高患肢,促使血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程度。 3、用0.25%~0.5%普鲁卡因或者0.1%利多卡因封闭疗法,以缓解肿胀部位的发炎损伤症状,并纠正其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这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最关键的一步。 4、局部湿敷香丹(复方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有活血化瘀药,能减轻局部淤血,改善血液循环、强心、耐缺氧、镇静、抗炎、抑菌等作用。因此,局部湿敷香丹注射液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的重要环节。 5、用25%硫酸镁溶液热敷患处,有消炎去肿的功效。 6、TDP灯局部照射,具有消肿、止痛,减少渗液、活血化瘀等作用,达到消炎去肿的目的。钙剂外渗的处理
氯化钾外渗处理
注意:不能使用50%的硫酸镁湿敷,因其是高渗液,可使细胞脱水,加重组织坏死。血管活性药物外渗处理立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使患部局部组织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药液的吸收,使肿胀的组织尽快恢复正常。654-2热敷一次的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因为血管长时间的过度的扩张会反射性的收缩,所以一般一次不超过半小时,每天3-4次敷。0.9%生理盐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闭。
10%氯化钠外渗处理
甘露醇外渗的处理
脂肪乳外渗的处理
碳酸氢钠外渗的处理发现外渗应立即拔针,抬高肢体,局部用2%利多卡因2.5ml+地塞米松5mg封闭治疗,以稀释并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6小时更换1次。
胺碘酮外渗处理
局部封闭的方法用4号半或5号半针头,从漏出部位外范围或红肿皮肤的边缘向中心呈点状环形、菱形或扇形缓缓皮下注射封闭。进针深度以15—20°为宜,注射药物量以能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进针长度以针尖最好在红肿的正中处,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
化疗药物外渗常规局部封闭方法
湿敷法热敷--扩血管,利循环,促吸收,减损伤。常使用于血管收缩剂渗漏造成的缺血性改变。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垂体后叶素以及奥沙利铂等药物冷敷--缩血管, 慢吸收,促灭活, 限损伤 减疼痛。常使用于充血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性损伤。常用于20%甘露醇、化疗药物等渗漏的早期。
重要护士应做到六及时患者损伤降到最低,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药物外渗 预防与处理如果药物渗漏范围较大、患者有严重疼痛或者渗出发生1~3周后病变部位无愈合倾向,则有必要行清创、植皮等治疗。
标签:2023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简约风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课件模板下载
- 编号 12256704
- 大小 8.1 MB
- 页数 共36页
- 软件 PowerPoint/WPS 查看教程
按+收藏办图网
节省您50%的设计时间
此作品是由办图网签约设计师设计上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请勿作他用。人物肖像,字体及音频如需商用需第三方额外授权;
办图网尊重知识产权,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329633930@qq.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